账号:
密码:
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在线阅读 - 第1079章军嫂的再世转圜(5)
翻页 夜间

第1079章军嫂的再世转圜(5)

    出了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在马路对面就能看到了中国知青第一村的牌子,这是北大荒友谊农场精心打造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窗口。

    与天下第一场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相对应,这里是中国知青第一村,与第一场一样,第一村同样令人期待。

    60多年前,2万多名知识青年响应***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北大荒友谊农场,用汗水和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和北大荒垦荒传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荒初创。一九五五年五月初友谊农场开始开荒,到六月九日共开荒三十多万亩,当年播种小麦五万多亩,当时友谊农场下设五个分场,并实行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一九五六年基本建成。

    到一九五七年已拥有耕地四十多万亩,拖拉机上百台、联合收割机百十台、汽车五六十台,职工二千多人人,人口五千多人。

    五八年十月,将集贤县的兴隆、三道岗、七星、友林四个乡和套河乡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友谊农场,成立友谊人民公社,实行社场合一管理体制。

    六零年四月月,撤销友谊公社,以友谊农场管理范围设置友谊县,实行县场合一管理体制。六八年,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友谊农场编为第三师第十八团。

    张雨冰所在的农场就在这个农场。

    韩燕红的父亲韩松霖就是五分场的场长,推荐一个教师还是蛮可以的。

    听了韩燕红的话,韩松霖立即阻止了她说下去。

    张雨冰前世没有活多大,没有看到开放后农场职工的生活是多么的富裕。

    蔺箫是知道那一段历史的,就嘱咐张雨冰在农场好好的干,十年后开放,农场就越来越好,种地能够种出大钱。

    确实这个时候的农场还是很好,就是粮食多吃得饱。

    比哪儿的农场都富裕,人就是为了吃好吃饱奋斗。

    在这里张雨冰还有了工作。

    这里的领导也是很好。

    几年下来张雨冰就喜欢上了农场。

    她不在乎韩燕红追着安平宇。

    安平宇是她的铁杆的伴侣了。

    她已经在农场扎根,安平宇晋升提干了也要转业的,她不准备让安平宇去哪个小单位当个小领导。

    就来这个大大的农场是最好的选择,广阔的天地,是能够让人大有作为的。

    在这里指定比去哪里都有出息。

    张雨冰和安平宇的婚姻也要推迟了,晚婚。

    男二十七,女二十五,还得拖两年。

    韩燕红再也没有给安平宇去信,原因安平宇一封信也不给他回。

    得不到回信,还寄的什么信?多么能坚持的人也会气馁。

    从此往后二年倒是风平浪静,程晗也没有追求张雨冰,张雨冰躲着他,他也不是看不出来,人哪有不顾一点儿脸面的呢,还是都有些自尊的。

    韩松霖对韩燕红的警告很是严厉,韩燕红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对抗其父,事情就这样淡了下来。

    安平宇是要转业的,在晚婚的号召下,他们大婚就再度的推迟,直到恢复高考的一年,张雨冰参加到了高考,安平宇也没有落后,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一起分配到农场的中学当教师,安平宇任了教导主任。

    俩人真的在这里扎根了

    。

    他们自己过了而立之年,高中毕业等了十年才等到高考,安平宇就算退伍了。

    几次来农场,安平宇也是喜欢上了农场,张雨冰提出在农场落户,安平宇就同意了。

    这里真是广阔的天地,一望无际的稻田,望不尽边际的大豆,连绵不绝的稻田,夏天收麦子,金秋收大豆

    ,跟着收稻子,北大荒成了北大仓。

    看到晒麦场,小麦晶莹剔透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秋天金黄色的黄豆晒满了打谷场。

    遍野的稻子捆了,攒成堆,打稻谷机,被忙碌的人群围着,就像过节一样热闹,气氛高涨。

    人人都是兴高采烈的。

    在关里哪有见过这样大的阵仗。

    到了麦秋大秋的时候安平宇和张雨冰就去连队帮忙。遍地都是收割机,眼看收割机吞噬稻谷和黄豆,哗哗的粮食被吐出来。

    丰收的喜悦人人都洋溢在脸上。

    张雨冰他们来到农场以后,就逐渐的开放了,农场是机械化,播种机收割机,职工只要能够晒干粮食就是胜利。

    友谊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由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管理。

    友谊农场号称中国第一农场,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部,三江平原大片沼泽地边缘,场西南有七星河环抱,与宝清县为邻。

    西北有漂筏河、扁石河围绕,与集贤、富锦市接壤,锅盔山余脉零碎地坐落在西邻,成为与双鸭山市和集贤县的天然屏障,三江系大片的原始荒原、长期积水的沼泽地,遥延挠力河谷和乌苏里江畔。

    场区东西长五十六公里,南北宽四十四公里,区域内总控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全场辖区十一个农业分场,七个公司,一百多个农牧渔业生产连队,总人口已经几十万人,从业人员一万多人。

    友谊农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能源。境内有耕地一百三十多万亩,林地二十多万亩,牧地草原十万亩,苇塘十万亩,水田十万万亩,可垦荒地三十万亩,友谊地下蕴藏着石灰石、汉白玉、原煤等十几种种矿藏,储量大,品质高,开发前景广阔。

    早在一八零零年前,满洲族人的祖先挹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这块黑土地上。在漫长的岁月中,先民们采集渔猎、拓荒农作,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友谊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这里有悠久的古文明,经过文物工作者的文物调查,友谊区域己发现各类文化遗存一百多处。其中:汉魏时期遗址一百多处,日军侵华罪证点四处,古生物化石点三处,抗联烈士墓1处。这些文物遗存分布在:友谊镇一处,兴隆镇五十多处,建设乡四处,兴盛乡八处,庆丰乡四处,成富乡七处,风岗镇二十处,友邻乡14、十几处,新镇乡三处,龙山镇十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