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惨淡的春节悄悄过
大年三十了,哥哥给二勇买的迪卡新衣服二勇还没舍得穿。自父亲过世,日子过的窘迫,他们全家还没有买过新衣服,二勇春秋就是一件破褂子,夏天就是一个小裤头,冬天就是当时都穿大档的棉裤和破青棉袄。二勇也学人家青棉袄也不扣扣,随便一免用草绳一扎就完事。一双鞋穿的露了底,也舍不得扔,走路像青蛙似的一张嘴一张嘴的,这样打扮挺好的一个小伙就像一个小要饭的了。可当时也不奇怪,谁不是这样穿戴的。赵锐锋跟弟弟笑着说说:“过年了,还不穿上新鞋试试新衣服?” 二勇说:“不试,一试就叠不好了。等我走亲戚才试。”二勇不穿大家也不勉强他。今年由于赵锐锋的的拼搏,挣的钱还上账还有结余,赵锐锋又买了这么好的衣服和布料,全家人都乐哈哈的,这是赵锐锋父亲过世后的少有高兴时刻。 母亲嫌花钱给她买,她穿什么都行,母亲想起什么,对二勇说:“还不上牛棚叫你姐来吃团圆饭。” “好,这就去。”二勇放下衣服塔拉着一张嘴一张嘴的鞋子喜冲冲地去叫姐,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一边走还唱着歌:“鞭子那个一甩唉--啪啪的响唉----”这里二勇出了胡同,见北边石碾边一群孩子们嘻嘻笑笑放鞭炮,里面一个小伙很起眼,那小伙一身时髦的灰色的迪卡中山装虽套在破棉袄外有些鼓鼓囊囊,但比起和他一样无扣破棉袄外扎一根草绳的那些碾边小孩一比就像鸡窝里飞进了金凤凰。二勇诧异,“这是哪里的小伙这么气派!”正嘀咕着。那人一转身还是杨文。二勇笑了:“杨文叔,鸟枪换跑了,穿的认不出来了。” “哪里哪里,彼此彼此,你哥不是给你也买了一身吗,没舍得穿?”杨文说。 “明天就穿,明天。”二勇不好意思笑了。杨文也笑了。杨文和二勇年龄相仿,是光着屁股长大的朋友。他们一块上的学。杨文因长得瘦小懦弱,常受人欺负,每次都是二帮忙,打得人家屁滚尿流。因此特崇拜二勇。把二勇当大哥看待。实际按庄乡二勇应叫杨文叔里。“二叔晚上找胜军打牌!”二勇拍了杨文一巴掌说。 “好,一言为定。”杨文爽快应诺。 二勇因去牛棚叫二姐,顾不得和杨文闲聊,就离开杨文往北走。小街到村外一览无余,街两边是高矮不齐的像二勇毛窝窝头一样的土灰样的茅草屋,远处***牌坊后是破败的摇摇欲堕的关帝庙。只有街道旁两旁农家屋子灰白的墙皮上留有带着时代印迹的标语,印证着那个风雨飘渺的年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写文章,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行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三年普及大寨县”“学大寨、赶昔阳”。到十字路口,越过十字路中心的***牌坊贴东边的关帝庙和大队部走。过了北寨门。北寨门早已荡然无存。两边寨墙也七零八落了。在太阳的余晖里寨外壕边萧疏的树丛里露几间农舍。还有几座低矮石墙的大院落,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生产队的牛棚。为了公共卫生,生产队牛棚大都在村外。文化大革命把老干部关进牛棚,指的就是这种牛棚。紧靠沟边是第一生产队的牛棚。过了石桥公路东边才是赵锐锋的六生产队的牛棚。二勇打着胡哨,还用露出鞋子的脚趾踢着石子一窜一窜地来到本队牛棚边。还没进牛棚门,院子扑出来的浊气熏的二勇捂住了鼻子。推开用树枝编的简陋的牛棚门。二勇刚要喊姐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住了口。牛棚院中大水池边,他二姐赵卫华正和韩天华老头铡草,韩老头往铡里里放草,赵卫华铡,两人配合默契干得正欢。随着咯嘣、咯嘣的铡草声,铡里吐出的细料越来越来多,二勇见二姐按铡的频率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夕阳的余晖里二姐脸上的汗珠越来越多,身上散发的热气如掀开的蒸笼,二姐的破绿毛衣似乎也被汗水湿透了。“二姐,我的好姐,才几年间,由于劳累村里数一数二的青春靓丽的姑娘都快变成老太婆了。”二勇这才想起,姐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家庭遭难人人都承担起了责任,母亲、哥哥、二姐,特别二姐,她一个大姑娘家,为了多挣工分,竟干了这男人才干的又脏又累的喂牛的活。就是在家里打水、垫圈、推磨、压碾这些活她自己能干的决不让他兄弟俩干。让二勇羞愧的是姐得了感冒还去井上打水,他和哥就没有想着替她干,更让他敬佩的是jiejie早和本村刘明文定了亲却为这俩光棍延迟这婚期。由春节推到夏天。由夏天推迟到冬天,最后订到今春,盖上岭上的房才出嫁。他们兄弟都对不起她。二勇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疼姐,家务活再也不让她干了。二勇懂事了,二勇怕卫华和韩老头看见忙抹去脸上的泪水。颤声地喊了声:“二姐!” 韩老头和赵卫华两人正专心致志铡草,没看见二勇,二勇一喊两人一惊忙抬起头,一看是二勇都笑了:“懊,是二勇,叫姐吃饭,走吧侄女。”老头停下活,站起身用手拍打着身上的草屑催卫华走。 “还有一点没有铡完,可惜了。”卫华用手擦了下脸上的汗水一边不情愿地站起身和二勇走,一边说:“二大爷一块去我家吃吧,不用做饭了。” “不,我有中午剩的饭还没吃呢?”老头谢绝了韩老头的好意。卫华和二勇刚走到门口,听韩老头喊:“二侄女,明天别来了,在家过年吧,这里我自己就行!” “那哪行,过年才没事,我一定来的!”赵卫华向韩老头笑着说。 吃完团圆饭,母亲就在自家院子里烧香烧纸磕头嘴里虔诚的祷告着:“老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老爷奶奶回家过年了!”他们的祖先老爷奶奶算是来了。母亲把老爷奶奶请到大堂屋的里间屋里。和里间屋对着的是西堂屋,也叫小堂屋,现在赵锐锋居住。父亲是党员干部活着时从不叫请老爷奶奶,父亲死了,父亲的灵魂罩着,母亲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请,就在家里请,请在灰暗的里间屋里。里间屋南面开了个老式木格窗户,窗户透光特差,大白天屋里都黑乎乎的,窗户下是一个大木床,早先是大爷爷和大奶奶睡在这床上的,赵锐锋记事时那个强势大爷爷已经老了,只记得他和几个老头在西饭屋前的石榴树下打长长带小人的纸牌,每个老头跟前都是一串铜钱。再后来就成了躺在床上的哼哼吆吆病老头了。记得大奶奶总叫他到黑洞洞的离间屋里向躺在床上的大爷爷问好,教他说,“爷爷你病好了吗?”赵锐锋就如此办理。大爷爷就很高兴,就给他冰糖吃。这个待遇只有赵锐锋有,他的jiejie和meimei没有。因为大爷爷是不喜欢女孩的。老了生病了躺在床上的大爷爷也不好伺候,除了吃“小家饭”就是专门给他做的饭,那时再穷大家吃糠咽菜每天也得给他包一小瓢面的羊rou水饺。平时还得给他准备冰糖、点心零嘴,不然会骂人。一次母亲进屋给他倒水喝,见床边地上扔了一片没含化的冰糖心痛地问:“大爷,怎么回事?” 大爷爷说:“冰糖有皮。”大奶奶活的时间长,赵锐锋对大奶奶印象深些。他晚上和小朋友在街上玩,听老头讲鬼怪故事,每次都吓得不敢回家。“大勇,回家啦——”每次听到从老大门内传出大奶奶高亢悠扬呼唤他的声音。他都像得到大赦的罪犯样松了口气,紧绷的心才放下。赵锐锋也见过大奶奶和二奶奶(他的亲奶奶)吵嘴。她不让赵锐锋奶奶来他家,告诉赵锐锋那老太婆不是他的亲奶奶她才是亲奶奶。从记事起赵锐锋都是叫大爷爷和大奶奶老爷奶奶早去掉前面那个大字了。他也不知道那个弯腰的老太婆是他亲奶奶,认为家里的大爷爷大奶奶就是亲的。大奶奶个子大力气大,小时记得大奶奶让他骑在肩上步行八里地去镇上吃韭菜煎包,吃够了还拿着一串回来。每年八月初一夜里母亲总是白花菜煮老母鸡治自己浑身疼的病,母亲总是把鸡身上最好的rou盛给大奶奶吃,大奶奶却把白白的香喷喷的rou给了跟着她睡觉的赵锐锋吃。大奶奶脑筋不灵光疼他爱他就是不会讲故事。母亲是大地主家的女儿,会讲故事。给他讲:一个绣楼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女孩,每天夜定了总有一个俊美无比的小什么(书生)找她,母亲总把那故事中的人物叫“小什么”。“小什么”和女孩同枕共寝,后来女孩肚子大了。父母追问女儿这孩子是谁的。女孩瞒不过,就说出一到夜深人静,总有有一个年轻书生找她。每天都关门闭户,甚至连个苍蝇都飞不进来,那来的书生?父母感蹊跷。就嘱咐女儿那书生再来他走时在他身上偷偷插上穿了丝线的针,女孩照此办理。第二天人们顺着丝线找到磨盘底下,原来那“小什么”是个刷箸头子。人们就点火把那刷箸烧了,烧的那物件吱吱呀呀的叫,像是烧的什么动物似的。烧掉刷箸头子从此那女孩就相安无事了。母亲说:“东西怕古,(就是时间长了)古了就成精。”母亲也讲了画古了夜里画上的姑娘从画上下来找灯下读书的书生的事。从那后,孩提时代的赵锐锋没到夜深人静醒来,总看墙头上的那幅美人画,愿意那美人jiejie下来,仔细看她的美姿。但又怕她下来,因为是她是神仙不是真人呀!可是那神仙jiejie一次也没有下来。赵锐锋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的,也许这些奇妙的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对故事的兴趣!加上伯父的榜样才使他有了写书成名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