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网游小说 - 明皇子高爔传在线阅读 - 第578章 首辅大臣杨士奇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第578章 首辅大臣杨士奇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文渊阁议事厅里的官员们听到高希来了,满脸不悦。

    太子支持高希,但太子到底是太子,是储君,谁也不敢怠慢,齐刷刷地站起来行礼。

    朱瞻基笑眯眯地步入议事厅,却是先礼请高希坐在了当值大臣的位子上,表示礼敬自己的老师。

    高希是朱瞻基的亲四叔,但在高希认祖归宗前,高希的正式公开身份也只能是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

    众人虽然都称高希“王爷”,但高希尚未认祖归宗,只是永乐帝在时曾说有意复他皇子身份,加封鲁王,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高希不仅受永乐帝宠爱,也是当今圣上的亲兄弟,兄弟俩生死与共的故事在大明朝野广为流传。

    高希恢复皇四子身份,加封鲁王,是早晚的事。

    见太子礼让,高希也不推辞,却并未先坐下。

    “太子殿下、杨阁老、夏大人,诸位大人请。”高希一抱拳。

    杨阁老、夏元吉是重臣,自然有大臣的肚量,喜怒不会轻易放在脸上,却有不少小官员耷拉着脸看着高希。

    高希笑道:“想必诸位已经看到今天的报纸了,上面有太子殿下与我昨夜发表的访谈录。”

    “惜时,你愿不愿意听为师一句?”杨士奇问道。

    当年高希入京参加会试,主考官便是杨士奇,也就是高希会试的座师,所以他自称“为师”没错。

    杨士奇的意思是,我现在是以老师这层私人身份与你说话,而不是同僚关系说话,希望你能听我一言。81Zw.????m

    高希站了起来一拱手:“老师请讲,学生洗耳恭听。”

    “你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朝堂上的事,特别是陛下已经有了决断的事,就不宜随意拿到朝堂之外去说。你这样连夜在报纸上发表谈话,意见却完全违背圣意,怕是不妥。”

    “老师教训的是,学生可能是欠考虑了,但学生为大明江山、一片赤诚之心,想必老师也能体谅的。”

    高希很谦恭,但众官员心中有气,便有官员忍不住发话:“体谅?你体谅陛下了吗,你体谅阁老了吗,你体谅天下百姓了吗?”

    “是谁?躲在暗处插话?给我站出来!”朱瞻基怒喝道。

    没人敢站出来。

    “太子殿下息怒,老臣御下不严,是老臣的过失,老臣给殿下赔罪。”说着杨士奇就要站起来。

    “这...这可不行!”朱瞻基连忙起身过去,扶住了杨士奇。

    杨士奇是担心官员们一味想冲着高希出气,反而激怒了太子,事情闹大了就不好收拾。

    高希一早就和太子赶到内阁议事厅,一看便知就是想说服内阁,如此才有可能让洪熙皇帝放弃“还都南京”的主张。

    “呵呵,太子殿下如何会与臣子作计较,阁老多虑了。”高希说道。

    “我之所以在报纸上发表谈话,无非是想将先帝当年都城北迁的国策和如今还都南京的主张放到一起讨论,如此利弊互见。”

    “阁老的意思是,这样的大事,还是放在朝堂上议合适。”夏元吉说道。

    “刚才有人插话问我,是否体谅了天下百姓。我在想,都城北迁和还都南京,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看来无非有二,一是天子守边、疆土稳固,二是亿兆生民、安居乐业。”

    “实际上说到底,这第一条疆土稳固,最终也是为了大明的百姓。”

    “百姓富足安乐,我大明天子便也富足安乐了。不是吗?”

    不是吗?

    高希的问话,无人回答。

    当然无人回答,谁也不能说高希说错了。

    “既然这国策大政是为了民,那么在报纸上告诉他们朝廷的难处,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体会做一个判断,岂不是比我们这些人高坐庙堂、纸上清谈,争得面红耳赤来得强?”

    还是无人应声,高希也没说错。

    “太傅说得是。大家想想,如果议的是你家的事,却不让你家里人知道,不听听家里人的意见,说不过去啊!”

    朱瞻基补了一句,这是给高希刚才的话定调。

    太子定了调,内阁议事厅里的大小官员只能静默以待,也不知道如何反驳才好。

    “太子殿下、太傅大人,下官有话要说。”

    众人看过去,原来是那个并非内阁值房的李时勉要说话。

    “你说,你说...”高希笑着让他说,轻笑声中都是鼓励他说的意思。

    “下官以为,太傅和太子殿下将朝堂政事放到报纸上去说的做法,确实不妥。何况还都南京的事,陛下已经有了圣意?现在拿到报纸上做文章,意见又与陛下相左,这置陛下与何地?”

    众官员抬起头,不少人胸无城府,嘴角边已经带出了笑意。

    他们欣赏地看着李时勉:这老子,果然名不虚传,当初敢怼永乐帝,现在又直指太子和太傅的错处,真是大快人心!

    “我的做法确实有欠妥的地方,若圣上责问,我自会向陛下领罪。只是我想问李大人,都城北迁和还都南京影响到万千百姓,让他们知道这件事,让圣上和朝廷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不是更有利于朝廷做出有利于他们的事情?说白了,当初的北迁政策好,还是现在的还都政策好,老百姓们最有切身感受。让他们说话,圣上和朝廷才不会走错路。”

    高希看起来让了一步,他是想讨论“还都”到底对不对,而不想和李时勉纠缠在“自己将问题捅到报纸上”这个行为到底对不对上。

    “太傅既然知道自己错了,那就应该趁早呈上请罪的折子。”李时勉一步也不让。

    “对,李大人说得对。”众官员有不少应和的。

    “太傅既然知道错了,还是赶快让锦绣集团旗下的各家报馆派人收回派发出去的报纸,避免引起百姓议论。”夏元吉说道。

    “收回报纸?为什么要收回报纸?”李时勉不解地反问夏元吉。

    夏元吉见李时勉发问,也觉得好奇:“时勉兄不是认为太傅不对吗?”

    “我是认为太傅不对,但也不应该收回报纸啊!”

    “这...这怎么说的?我倒被你弄糊涂了。”

    不光夏元吉被李时勉弄糊涂了,众官员也糊涂了。

    “我是说太傅不事先知会陛下,私自在报纸上发表与陛下意见相左的谈话,这种行为不妥,并不是说‘还都南京’就是妥当的。”

    “啊!你说什么?”首辅大臣杨士奇带头从座位上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