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袁家逆子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六章:诸葛子瑜的执念!

第二百八十六章:诸葛子瑜的执念!

    袁谭心目中的徐州军规划,应该是十万正兵,十五万辅兵的标准。

    只不过眼下,徐州的生产力也好,粮食储备也罢,距离他这个目标都有着堪称鸿沟般的差距。

    所以只能姑且退一步,先养出来九万兵马再说。

    怎么可能再进行裁军?

    也就是看在诸葛瑾这段时间已经够惨的份儿上,袁谭才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宏伟目标。

    不然袁谭真怕自己好不容易拐过来的内政大臣,一口气喘不上来,就挂在自己面前。

    至于说优待士兵?

    开玩笑。

    对于作为穿越者的袁谭,看待古代军队,尤其是古代军队的待遇,内心只有一句经典台词。

    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一个月两石俸米就叫优待了?

    后世的士兵们,哪一个不是一人军饷足以养活全家且生活优厚的那种!

    即便是到了后世,服兵役的国家战士们,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实打实的社会中等阶层好吗?

    汉代士兵们的俸禄之低,待遇之差,导致了在社会中,士兵都是处在了鄙视链的底层。

    即便是汉武帝时期,一汉当五胡的辉煌岁月。

    大汉士兵们的所谓优厚待遇,也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他们对外作战的缴获。

    即便是这些缴获,都还要被头上的大人物们给分去一层,拿到手的只有可怜的一点而已。

    但就算是这可怜的一点,都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将人头绑在裤腰带上去厮杀报效了。

    来自后世文化影响下,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来了数年,站到了前世未曾想过的高位上。

    潜移默化的现代文明的滋养,依旧让袁谭不能够像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人物那样。

    将小人物的奉献和牺牲看做理所当然。

    在袁谭看来,生命是无价的,是可贵的,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等值,起码应该相对等值。

    一个用刀枪保护家园的士兵,并不比一个手握经书学习经卷的士子卑贱到哪里去。

    同样,一个指挥士兵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将军,先天上也不应该比一个运筹帷幄,经营国家使国力蒸蒸日上的大臣,低上一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袁谭当然不可能削减军队的待遇。

    至于向便宜老爹求援?

    虽说有影卫队的护卫,但量地清民政策推行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便宜老爹也知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在影卫队震慑河北世家后。

    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举起屠刀,甚至连当众冒犯他的杨荣,也只是斩了杨荣一人而已。

    对于杨荣身后的幽州杨家,依旧予以保留,只是象征性的罚了三百斤铜而已。

    这种相对怀柔的政策,取得的回报也是喜人的。

    起码量地清民政策,虽然屡受阻挠,但到底没有再像之前那样,闹出攻击下乡的官吏。

    这种恶性事件来。

    但也意味着,短期内,河北那边的府库也将处于一个空虚的状态。

    毕竟,量地清民,清出来的隐户和隐田都需要耕种,而脱离了世家庇佑的他们。

    比流民的情况稍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秋收之前,一样需要河北的官府进行救济。

    此外,河北不同徐州,一年只能收一季,产量有限。

    没有三五年功夫休养生息,根本无力对外扩张,即便是给徐州这边支援些许。

    最早也要等到秋收之后了。

    换言之,诸葛瑾现在头疼的问题,袁谭也是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为今之计,只能等,等到水锤作坊那边出产的铠甲达到一定规模之后。

    就可以按照袁谭之前的规划,和江东那边联系,从江东那边,收购米粮和银钱了。

    诸葛瑾虽然不知道袁谭的腹案,但也清楚君候做了一些准备,不会真的让自己到时候去给士兵们打白条。

    只是眼下未雨绸缪,这才每日定时定点来齐候府内宅蹲守袁谭。

    只不过今日,诸葛瑾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因为袁谭又搞出来了一个saocao作。

    强忍着闯入内宅的冲动,诸葛瑾脸色比守卫内宅的袁朗更加苦涩无奈,吸了一口气,幽幽说道:

    “袁管事,还请告知主公,给辅兵发放双倍俸钱这事儿,子瑜实在不能认同!”

    之前袁谭给辅兵们立下赏格,十五日内将将作院雏形建起来,就给他们发放一月俸钱作为奖励。

    若是十日内完成,就再追加一个月的俸米!

    换言之,现在辅兵营二月的俸钱,已经从原本的二石米,涨到了六石米!

    虽然只是参与建设的那一万辅兵营有份。

    但架不住涨的多啊!

    要是一石米两石米,诸葛瑾咬咬牙也就认了。

    但凭空多出来六万石米的开支算怎么回事?

    原本诸葛瑾的规划是,从河北那边运过来的四十万石米,加上徐州原有的库存米粮。

    前后五十万石米,十万石米拿来发卖,一方面平抑市场上的米价。

    一方面也是回笼资金,十万石米,按照现在徐州的米价,怎么也有个五千万钱。

    五千万的本金在手,诸葛瑾之前设想的很多工程都可以推行。

    以工代赈,这种朴素但却效果拔群的救灾、收拢流民的方法,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

    诸葛瑾作为当世英才,对于这种手段并不陌生。

    五千万钱,一方面可以拿来疏浚徐州乡间的河道,一方面可以收拢流民。

    十万石米平抑粮价后,流民们拿到工钱,也可以买到足够的米粮。

    富足生活谈不上,起码可以填饱肚子,养活一家人。

    而疏浚河道的同时,又能够让徐州大量抛荒的田地,田力得到恢复,再分配给那些流民。

    或是当做官田出租,或是作为民田发售,都可以再从民间回笼大量资金。

    再有官府出面,收购市场上的米粮,继续实行以工代赈,进一步扩大流民招募的规模。

    徐州抛荒的大量田地也能够得到恢复,连带着徐州的人口、生产力等等,都能够在这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中,得到快速恢复。

    但现在,袁谭一句话发出去六万石米。

    诸葛瑾原本的计划,算是被自家君候彻底打乱了。

    这让诸葛瑾怎么能够接受。

    虽说诸葛瑾也理解,军中无戏言的话。

    但这件事决不能就这样平白无故的过去了,诸葛瑾暗自握拳,目光坚定,心中满是悲壮的意志。

    必须要让君候知道,身为主君,万不可为所欲为,必须要和臣子们商议,做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