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在线阅读 - 第五章 坦然正视人格障碍

第五章 坦然正视人格障碍

    ★第一节认识人格障碍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是我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一贯模式。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思想、爱、感觉、决策和采取行动的特别方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人类的人格范围广泛,这是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时悲时喜或者悲喜交加的主要原因。多了解自己的人格会使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可以看到为什么有的事情顺利,有的不顺利,从而使自己从容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由于各种家庭因素或外在压力等原因的长期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格上的变异,形成人格障碍,也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主要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人格异常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社会文化背景所期望和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或者是认知,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或者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异常偏离,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人格异常者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的影响和原因

    人格极大地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更多地写在我们的人格当中。人格功能对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施加了巨大的影响。人格障碍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使自己和他人感到痛苦或使社会蒙受损害,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人格若出现障碍,表明你并不是那种可以顺利地适应日常生活当中正常的索取和奉献关系的人。反过来,你希望世界和周围的都为你而变化,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情形和人际关系的要求进行调整。你的表现方式生硬而没有灵活性,形成长期的恶性循环,事情总是朝自己预想的最糟糕的方向发展。有人格障碍的人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有更多的困难。他们找到幸福婚姻、当成功的父母和成为有效率的合作者的机会要小一些。他们多半会有精神和生理的障碍,对精神和生理的治疗反应更差一些,也容易与法律过不去,一般来说也会过着悲伤的生活。

    人或多或少地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会有某些人格上的特别反应,但人格异常者却在价值观形成后,就不太容易改变行为或思想上的偏差。这些人有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通常来自问题家庭,父母本身性格的偏差,可能在管教子女时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个性就会有多疑、冷漠、无情或情绪失控等的变异现象。

    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是否具有人格上的障碍,对我们自己或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是绝对有帮助的。对自己来说,如果能了解自己存在性格上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可以使自己明白问题所在,避免出现更大的心理问题;对周围的人而言,工作或生活中碰到这类人时会有较好的应对,而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或对他们造成误解。

    附:人格障碍测试

    (一)人格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进一步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人格障碍以及是什么样的人格障碍,请你进行“人格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65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即可。

    1.你是否因为过多地专注于细节而不能把握事情的要点?

    2.是否完美主义的倾向影响了你任务与计划的完成?

    3.你是否由于工作或对工作思考过多而影响了业余活动和朋友关系?

    4.你是否自我要求和道德标准过高?

    5.你是否很难摆脱令人筋疲力尽的或无价值的活动?

    6.你是否以行为的残忍和暴力求得人际关系中的支配权(不以非人际关

    系目的为目标,如抢劫)?

    7.你是6迫切要求他人对自己生活的大多数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8.你是否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过分地犹豫,主要是害怕失去别人的支持或赞同?

    9.你是否缺乏自信,并导致在参加各种活动上出现问题?

    10.你是否作出了过多的努力来获得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如自愿做没人愿

    意做的讨厌的事情)?

    11.你是否对不能照顾自己而过分担心,并导致了一个人独处时会不舒服

    或感到无助?

    12.你是否很害怕在亲密关系中被羞辱和嘲笑?

    13.你是否对批评和拒绝极其恐惧?

    14.你是否由于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很沉默?

    15.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及社交无能?

    16.你是否由于害怕尴尬而拒绝各种活动?

    17.你是否有强烈的想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的愿望?

    18.你是否常利用外表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19.你是否给别人的印象是语言令人印象深刻而缺乏细节?

    20.你是否以夸张的形式表达感情?

    21.你是否过分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并喜欢夸大自己的成就和天赋?

    22.你是否花费很长时间构想自己无法实现的成功、权力、聪明、美丽或

    “完美的”浪漫?

    23.你是否坚信自己“与众不同”,非常特别,因此只配跟某些特别的人或

    出色的人物和组织来往?

    24.你是否极需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25.你是否认识不到或者感受不到别人的感情或需求?

    26.你是否人际关系既热切又不稳定,常常不是把别人理想化就是诋毁

    别人?

    27.你是否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象长期不稳定?

    28.你是否行为冲动,具自我毁灭特性(如乱花钱、性乱、吸毒)?

    29.你是否频繁作出自杀的姿态或威胁,或自伤?

    30.你是否情绪极度不稳定(如短期内出现抑郁、易激惹、焦虑)?

    31.你是否常没有足够的根据便猜测别人在利用、伤害或者欺骗自己?

    32.你是否满脑子都是对朋友或合伙人的毫无道理的怀疑,不放心他们的忠诚和可信度?

    33.你是否在善意的评价或良好的事态中总读出暗藏的诋毁或威胁的意味?

    34.你是否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因为莫名地害怕别人会恶意地利用这些信息做对自己不利的事?

    35.你是否一旦心存怨恨便久久不消,换句话说,不能原谅别人的侵犯、伤害或轻视?

    36.你是否总觉得在受人关注(不包括幻觉),如认为屋子里的其他人都在谈论自己?

    37.你是否在不断地违反法律?

    38.你是否常以欺诈行为,如使用别名、撒谎或欺骗别人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39.你是否行为冲动,对将来的结果缺乏充分的考虑?

    40.你是否好斗易怒,有打架或攻击他人的历史?

    41.你是否缺乏自责,当自己给他人造成伤害时,表现出漠不关心或认为是合理的?

    42.你是否有不寻常的感官体验,包括肢体幻觉(如把微风拂面想象成被人抚摸)?

    43.你是否常在构思过程中表现得多疑或妄想?

    44.你是否有奇怪的语言(如含糊不清、说话不着边际、话中有话、不停强

    调或重复老一套)?

    45.你是否有过分的社交恐惧,即使跟熟人在一起也不例外,这与其说是自我否定的结果,不如说是由妄想出来的恐惧所致?

    46.你是否既不渴望也不欣赏亲密关系,包括作为家庭的一员?

    47.你是否对和别人发生性关系几乎没半点兴趣?

    48.你是否对别人的赞誉和批评常表现得无动于衷?

    49.你是否感情冷淡、贫乏、超然?

    50.你是否几乎总是选择单独活动?

    51.你是否几乎不对任何活动感兴趣?

    52.你是否有不得体或压抑的行为表现?

    53.你是否举止或外表怪异、奇特或少见?

    54.你的自我认识是否集中为确信自己无能、没有价值、身份卑下?

    55.你的日常情绪是否多半为沮丧、忧郁、不快和无趣?

    56.你是否经常对自己吹毛求疵、妄加指责或贬损?

    57.你是否对自己很容易内疚或者后悔?

    58.你是否把某人置于自己的强力控制下,严格管理(如孩子、囚犯、当事人)?

    59.你是否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精神或身体的痛苦之上(包括动物)?

    60.你是否出现了想让别人替你做事而恐吓他们(通过言辞或恐怖事件)?

    61.你是否对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幸运的人表现出嫉妒和忿恨?

    62.你是否痴迷于暴力、武器、武术、伤残或者折磨?

    63.你是否为了伤害或者打击别人而不惜撒谎(不单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

    64.你是否消极地拒绝完成一般的社会或职业工作?

    65.你是否说话时声音夸张,不断抱怨自己的不幸?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的分析

    选“是”记5分,选“否”记0分。

    将测验中你选“是”的选项加起来,看看有多少个,每个记5分。所得的总分就是你的“人格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的人格是否正常。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150分以下,说明你人格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人格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是155分~250分,说明你具备一些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255分以上,说明你有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人格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性格异常,同时,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自我诊断与调适

    表演型人格:总喜欢引人注意

    (一)问题描述

    王璐璐今年二十五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她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她就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心不在焉。

    王璐璐最喜欢吹嘘青年才俊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为了引人注意,她甚至不顾个人尊严,大放厥词。与别人争论问题时,她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她平时有些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则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她喜欢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她的人交往,而对强于她的人常常无端抵毁。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二)问题分析

    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经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引人注意,而且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常喜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常常依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行事、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极其容易发生巨大变化,容易有情绪起伏。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厚,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常常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cao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的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察。

    (三)解决之道

    1.提高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2.学会自我调整情绪

    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常常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相反,听取意见以后要扪心自问,弄明白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地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3.将自己的才能升华

    如前所述,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所以不妨“将计就计”,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总之,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或者有这个倾向的人来说,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行为缺陷,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表演才华,投身演艺事业。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四)测试

    你有表演型人格障碍吗?

    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需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如果你至少满足以上三项,那你就可以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离开家,我该怎么办

    (一)问题描述

    某大学一年级女生美美,17岁,父母为工人,家庭生活温馨。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备受庞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大学后,非常想念异地的家,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与困惑。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难入睡。梦中经常梦到的都是爸爸、mama。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mama”的内容就会哭,在街上、在校园听到的都是本地口音,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孤独极了。班上组织春游、秋游,她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更是感到孤独、伤心。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成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更担心家里人失望。入学后,她把生活费全省下来用在给家里打电话上了。

    (二)问题分析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主要表现如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依赖性强的人喜欢和独立性强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和工作上,喜欢让老师或领导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具有依赖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三)解决之道

    1.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2.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四)测试

    你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吗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如果你满足了上述九项中的五项,那么你就患上了依赖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我就是比别人强

    (一)问题描述

    张怡从小就备受溺爱,父母和两个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她聪明伶俐又漂亮出众,无论在哪里都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大学时她是校花,追捧者众多。可在宿舍里,她却是最让人讨厌的人,因为她总是不打扫卫生、不叠被子、半夜大声打电话……还经常叫别人给她打饭、打开水,却不知道说谢谢;轮到她值日,她总是会“忘了”;遇上宿舍里指责她的声音,她就会说别人嫉妒她。

    张怡后来找了个男朋友,也是对她百依百顺的,尽管她动不动就耍脾气。后来,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说:“你这个‘刁蛮公主’,我可伺候不了你一辈子。”

    张怡实在是想不通,自己这只“白天鹅”竟然被人甩了?继而非常愤怒,甚至决心狠狠地报复他。

    (二)问题分析

    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像张怡这样的人,心理医生给他们的定义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戏剧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型人格的人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却内向、冷漠。自恋型的人过分看重自己,对权力与理想式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他们渴望引人注目,对批评极为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人很难表现出同情心。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有如下的特征表现:

    1.缺乏同情心;

    2.有很强的嫉妒心;

    3.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4.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5.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6.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7.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8.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9.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有很多贬义的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自私、傲慢、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自高自大、惟我独尊、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此特征都来自于他们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夸大的自尊。

    他们对人、对己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别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他们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注、赞美、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应当的,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因此,他们对待批评、挫折的反应是愤怒、敌意,甚至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因而也会利用或玩弄他人的感情;他们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愧疚感,做错事总会寻找借口和“替罪羊”,因为,如果承认错误会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评价。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热衷于与他人比较和竞争,因为他们希望能在竞争中打败他人,证明自己的优越。然而,当他们无法胜过他人时,会充满嫉妒与敌意,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的攻击或陷害。

    如果说每一种正常的异常心理之所以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话,那么自负心理的产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番。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