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丛台乱在线阅读 - 一三八 教育

一三八 教育

    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懂得一件事儿,那就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但是也懂得另外一件事,叫做阶级固化和阶级的不可逾越性。

    在燕国无双想要达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效果,首先需要的条件就是教育的普及性。

    因为其实战国说到底还是一种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虽然比之春秋时期‘富者皆贵’这样的状况,战国的中下层贵族已经日渐崛起了,但他们往往在教育方面受到很多限制,比如,缺少老师或者书籍。

    当年姜君把无双憋在家里,打定主意不让她接受教育,甚至连书籍都不肯借给她背诵。如果不是无双爬墙出去拐带了田单,又极其好运的碰到了荀况,即便是在师者如云的稷下学宫,也没人愿意收她这个年龄幼小身份不明的小孩做弟子。

    因此这些小贵族,也就是战国非常重要的阶级“士”,他们有的四处求学,带着师承去各国游说取得政治地位,或者充当中下级军官,依靠军功层层晋升。

    而这个阶级的崛起并不是一种偶然,因为自从夏王朝建立,每一个朝代都从推翻前任的统治开始,在历史上画出一道从兴盛到衰落周而复始的弧线。

    周王朝因为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而兴盛,又因为分封的诸侯王日渐强盛而衰落。诸侯王们因为祖先随着周王推翻商朝统治而被分封兴盛,又因为生活腐朽而衰弱。大贵族们因为享有众多生产资料而兴盛,又因为过于安稳奢靡而衰败。

    每个阶级都想让自己处于世界的顶峰而不想跌落,因此,帝王要削藩,诸侯贵族要争夺领土,地主要霸占生产资料,富商要残酷剥削获取剩余价值。

    历史就像一个车轮一样,每一个个体都在世间不断的旋转,进入有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轮回。

    但历史总是在前进,战国之所以叫做战国就是因为诸侯王们对于权利的争夺造成了大面积的战乱,所谓的大贵族已经无法完全掌控此时的局势。战争不但造成大量平民军队死亡,贵族阶级因为奢靡无度也无法担任文官武将,大量的人才缺口为这些小贵族甚至贫民出身的“士”提供了一条快速晋升的通道,因此士族崛起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与忠诚无关,几乎所有的“士”都没有什么国别的概念,大家反正都是华夏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无论是秦国一统天下,还是赵国一统天下,就是整个华夏民族的胜利。而君王也不太在乎自家大臣从哪来,再谁们家工作过之类的。

    厉害的士可以同时担任好几个国家的国相,受好几国的分封。

    因此,这些士与国君就面临着彼此双方的双向选择,毕竟嘛,两个人得看对眼了才能相亲相爱呀。

    比起其他几国,无双统治下的燕国在吸引人才方面有着比较天然的不足。首先她是个女人,先有一大半直男癌不想搭理她;其次她又篡了人家燕国的王位,从礼法上又有一半士不想搭理她;最后她还和赵国国君父子说不清道不明,硕果仅存的对篡位和女性没啥感觉的的士也不来了。

    况且大家都知道,燕国是七国中的苦寒北地,以前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不但冬天天气寒冷,而且时时刻刻都面临北胡和匈奴这些游牧民族的双向劫掠冲击。

    人都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或许是严酷的生活环境更加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洒脱的向往。

    无双也不是没有在燕国重金求士,但效果了了。而那些被忽悠来考试的燕国贵族小公子们也都并不算特别优秀,毕竟他们都是接受贵族价值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想要让他们能够适应无双的三省六部,还得在他们上任前再洗脑一番。更加坑爹的是这些贵族非常不重视数算的教育,好多人上任了连账本都看不明白。这不是找着被人骗预算吗?

    实在是让无双感到非常心累。

    不过既然已经把战国知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同志拐带到了燕国,那么不发挥他教书育人的天赋实在是对不起无双这份儿幸运。

    一想到自己以后遇到什么形状的萝卜坑,都能从学校定制出合适样子的萝卜,无双就对建立学校这件事儿十分的兴奋。虽然战国时代有稷下学宫珠玉在前,但无双还是下定决心搬取现代教育精华,并且一定要让学校保持百家争鸣的状态。

    因为稷下学宫虽然在齐国发展的很好,并且号称百家争鸣,但是稷下学宫的官方主营思想是黄老道学。

    黄老道学是道家子弟根据社会形态变化和发展对道家思想的进一步解释与改变弄出的分支,从坚信“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进步到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虽然黄老道学已经有了‘法’的概念,但从道家到黄老道学甚至道教都整体弥漫着一种“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的气息。

    因此,黄老道学会要求国君采用缓和矛盾的政策来达到国家的“安”“强”“霸”“王”,因此齐国多年固守在山东,对秦国大肆发展劫掠装没看见,采取妥协的政策。

    思想嘛是个好思想,就是得看用在什么时候。汉朝初年,华夏大地刚刚经历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强征暴敛修筑长城和始皇陵、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争霸之类乱七八糟的战乱,真是整个大地一片荒芜,百废待兴。

    因此汉朝统治者就采用了黄老“无为之治”作为初期时候的政治方针,这决定真是非常的恰到好处,对内让人民休养生息,对外敌匈奴和亲示弱。因此经过‘文景之治’以后,才有了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而汉朝强大了之后,黄老无为就不再适合国家要变强大强硬的发展趋势,于是才有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因此,无双不希望学校思想统一,只有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政策,才能在王道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而此时无论从人民的需求来看,还是历史的趋势来看,结束战乱让国家统一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这就不得不表情赵国的瑰宝——荀况同志,他是一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黑羊,教出了俩法家一科学家,完美的跟上了战国时代的节拍。

    并且他没有门户之见,擅长从各家各派取长补短,要是能把荀况教出来的弟子们都留在燕国发展,整个燕国的综合实力会变得非常可怕。

    虽然燕国并不算强大,但只要无双肯用心发展,绝对是一匹七国争霸,一统天下的黑马。

    既然是打算建个大学,那就总得让学生能文能武吧~

    无双除了要给学校建设教室,宿舍,食堂,还规划了图书馆,跑马场,比武场等等。

    只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户部尚书卜清一听就首先跳脚,连连嚷嚷无双和荀况要的地方太大,拆迁工程巨大不说,还要盖太多的房子,太尼玛费钱了。

    要说卜清,无双认为他也是一头出身于道家的黑羊,一点都没有他师傅庄周那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潇洒感,每天都很接地气和其他人锱铢必较,想必是在家天天被媳妇儿克扣零花钱穷怕了。